明十三陵風水之謎
發(fā)布時間:2018-03-30來源:古傳文化-楊公風水-三僚風水-祖?zhèn)黠L水-福星堂
明十三陵是世界上保存完整,皇帝最多的墓葬群,共有16個皇帝。其建筑藝術(shù)風格之高是世界少有的,是祖先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(chǎn)。十三陵坐落在北京的昌平縣,天壽山南。依山而建,分布在東、西、北三面的山麓,形成了體系完整,規(guī)模宏大,氣勢磅礴的皇家陵園。十三陵的墓葬布局,都是由當時專門為皇家服務(wù)的風水師來布局。邵老師在研究風水規(guī)律時,曾專門去十三陵考察風水。從專家的介紹和整個陵園的風水布局看,東西兩相對,其水由北向南流去,坐東向西的陵墓出水口應(yīng)在未位墓庫方,可是實際出水口都在東南的十三陵水庫方向,實屬水口錯位。十三陵的朱翊均的定陵更是完全違反了風水規(guī)律,為后世之亂埋下伏筆。

第一節(jié):定陵
十三陵東西兩山,北至南是山溝(北水南流),整個陵地的出水口在東南方的十三陵水庫。從陵園圖上標記的明朝十三陵的墓地,分為東西兩山埋葬,但多不是兌卦位、震卦位,而是偏卦位。就拿東方的山來說,完全可以葬震卦位,可得水順路順過堂,可是陵墓的朝向多是水反路反。據(jù)說這個陵墓都是按五星選的,陵后有水星,陵前有金星,是水星潤金??傊昴沟娘L水非常好的。定陵是坐戌向辰,我看戌是乾宮,定陵得水反路反過堂不吉,水反路反過堂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不利長子。
第二節(jié):長陵墓水反路反
北京的昌平天壽山,群山環(huán)抱,陵園依山而建,彼此相望,近而觀之,則又水抱山環(huán),從風水上講,是陵園的最佳寶地。長陵埋葬的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,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。當年太子朱標早逝,皇太孫朱允文繼承皇位,為建文帝。后來朱棣奪權(quán),趕走建文帝,稱帝定都北京。朱棣稱帝后為明成祖,他的陵墓是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,稱為長陵。據(jù)說是明朝帝陵中最為精細的,最符合風水學說的一座陵園。長陵的龍脈山勢一重接一重,大頓小頓,起伏連綿,背后的龍脈,呈三臺(指三峰相),聳壑凌霄,中峰尤高的山巒華蓋(園如霞釜)之勢,氣勢雄偉。長陵的主要卜吉人,為明朝欽天監(jiān)五官靈臺,四平大夫廖均卿。我們從長陵的山勢龍脈可以看出,確實是為陵園的山環(huán)水抱的墓葬地。但是由于時代的局限性,當時的風水師并不懂水順路順過堂為吉,水反路反過堂為兇的風水自然規(guī)律,結(jié)果是長陵葬成水反路反的兇局。長陵坐坎向離,是水反路反,就是水從寅卯方來水破長生,西北雖然有來水,但水飛泄而走,不過堂和路反水反,相合破長生,故長陵是為水反路反,不利子孫后代。字按鈕進行在線轉(zhuǎn)換
